
会员
信息化十讲
更新时间:2018-12-28 19:10:24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本书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发展趋势,内容体系和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方法和经验,同时,对信息化带来的社会经济的影响也作了比较深刻的分析。全书采用讲座形式编写,共分十讲:第一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第二讲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第三讲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第四讲电子政务与网络民生,第五讲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第六讲从互联网到物联网,第七讲无线城市与泛在网络社会,第八讲数字鸿沟与农村信息化,第九讲信息安全保障与互联网管理,第十讲信息化发展水平测度与经济绩效评估。
上架时间:2009-01-01 00:00:00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邹生主编
最新上架
- 会员在漫长的书籍媒介时代,中国文人在书写实践中形成“立言不朽”“文质彬彬”“重义轻利”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一直规范指导着文人群体的日常书写行为。然而,报刊媒介的崛起引入新的价值尺度,引致文人书写观念的转型和价值信仰的革命。本书结合媒介史与思想史的研究方法,剖析晚清文人在媒介转型中的书写选择、身心阵痛和权力博弈,并尝试对人类历史中“媒介与书写”之关系做出诠释性理解。社科20.5万字
- 会员随着现代生活朝着数字化迈进,新媒体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书立足新闻的发展趋势,对当前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写作、编辑及其传播特点与方法进行介绍。全书分为7章,从新媒体新闻概述入手,依次讲述了新媒体新闻内容编辑、不同文种新媒体新闻的写作、网络新闻编辑与传播、网络新闻直播、新媒体平台新闻编辑与传播,以及新媒体音视频新闻制作与传播等内容,以帮助新闻从业者更好地顺应当前新媒体环境下新社科17万字
- 会员本书探讨了建构全球媒介伦理的理论基础、全球各国媒介伦理规范、基于儒家伦理的媒介伦理建构等诸多问题,理论层面分析一种最底标准的伦理规范存在的可能性,继而围绕全球134篇媒介伦理规范共通准则、中外媒介伦理规范的对比、儒家伦理与媒介伦理等层面进行分析,以一种“尝试的、努力的”姿态来探讨媒介伦理规范,提出12个方面的伦理准则,涉及媒体权利与责任、真实、消息来源等,形成了一份“全球媒介伦理规范”文本,从而回社科15万字
- 会员本书以未来媒介发展为主要研究方向,提出媒介演化是一个“长周期”与“短周期”并行不悖的历史进化过程。书中聚焦于“平台媒体”这一媒介形态变迁之具体片段,将其放置在自组织理论框架中以探析其内在演化机理。在理论演绎的基础之上,结合个案研究和深度访谈,进一步明确了平台媒体的内部演进构造块和顶层优化策略,提出:平台媒体作为一个复杂适应性自组织系统,既是现阶段媒介演化的最优选择,同时也是未来媒体的发展前提。社科14.1万字
- 会员本书以传播为视角,依据清代蒙古族诗人的汉文创作活动分析了蒙古族诗人的心态动机、行为方式及世人对诗人形象的接受、影响。清代蒙古族诗人的文学传播活动展现了诗人的精神追求,保证了作品价值的实现,帮助诗人在清代文学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社科19.8万字
- 会员作为首都,北京在运用和整合各类媒体资源塑造城市形象、推动文化发展和增强软实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也承担着文化发展和增强软实力的传播重任。本书城市传播中信息传播渠道——“媒介”作为研究的核心内容,结合新媒体的特点及其与传统媒体的互补与互动,关注和讨论了如何在日常传播及重大活动中选择、利用适合北京城市形象传播的媒体,以实现有效的媒体组合。社科12.7万字
- 会员本书基于多维驱动模型,研究了信息化进程中如何推进信息共享的问题,提出:一要构建有效的制度机制,运用制度工具引导社会的信息共享;二要设计科学的技术组合,借助技术工具驱动社会的信息共享;三要面向市场,运用市场化手段推进社会的信息共享。其中,制度机制包括组织内部的跨部门信息共享激励和组织之间的跨组织信息共享激励;市场机制包括信息的直接交易机制和信息关联价值的深度挖掘机制。通过上述途径,全方位促进社会的信社科13.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