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中国近代通史·第七卷: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
更新时间:2020-01-10 19:26:28 最新章节:人名索引
书籍简介
本卷论述的是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并开展国民革命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以及各自所发挥的历史作用使得这段时间的中国社会充满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本卷以国民党改组、国共合作、联合进行北伐战争,国共合作推进国民革命为主线叙述这一时期的历史,客观地陈述了国共合作对当时社会所起的推动作用,以及国共之间的矛盾和纷争,直到破裂的过程。对那个时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作了客观准确的评述,吸收了大量最新研究成果,对这些重要大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结果以及历史影响作了细致的介绍。
上架时间:2014-08-01 00:00:00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王奇生
- 会员本书考察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从国民党内部探寻其制度结构与运作机制,对国民党内部派系冲突、党务与党权在地方的运作、党与政和军的关系等做了细致的讨论。全书核心是国民党为“弱势独裁政党”,其组织的散漫性使其无法实现俄共式的一党专政,即有独裁之心而无独裁之力。作者指出,国民党始终未能建立一个具有严密渗透性和强大内聚力的政党组织体系,这是其最终失去政权的主要原因。中国史27.1万字
最新上架
- 会员《蔡东藩中国通史(插图版)》套书共10册,是一部以中华经典人物、事件为核心写就的通史教育历史读物。全套书根据故事场景绘制了近千张精美的国风插画,为读者创造出轻松活泼的阅读氛围,将知识性、趣味性和故事性完美结合,让青少年读者在趣味阅读中了解历史文化,激发学习兴趣,打下学科基础。《蔡东藩中国通史?两晋篇(插图版)》通过96个故事,100幅插图生动讲述了从司马氏篡魏、司马炎建立西晋到刘裕篡晋一百余年的历历史14.7万字
- 会员持久战是抗日战争时期枢纽性、全局性的问题。《论持久战》是系统阐述抗日战争军事战略方针的重要著作。持久战的思想来源于哪里?毛泽东为何要写、对谁而写《论持久战》?国内各方势力对持久战如何理解?国共双方对持久战的战略方针有什么不同?持久战如何战、如何到“底”、要多久?等等。作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度解读。历史27.7万字
- 会员他们从大漠中走来,渴饮马奶,困宿穹庐。他们是成吉思汗的子孙,大汗刀之所向,无人可挡。南下中原,西征异域,王族插到东欧。斯文汉人,做了他们的臣民。桀骜色目,匍匐在他们脚下。阻塞的古道訇然中开,商旅会聚于京师;虔诚僧侣施然而来,筑四方庙宇;更有万国使者,诚惶恭敬,眩晕于泛光崇彩的繁华。众人赞叹,夫哉乾元!历史14.3万字
- 会员在八年的卫国战争中,除了碟血疆场的烈士之外,中国的特工人员,也曾在敌后与日伪展开激烈较量。旅日历史学者萨苏,在日本生活十几年,深知这是一个细致到令人难以承受的民族。当这种细致与法西斯的残忍凶狠结合起来,可以想象将给中国的抗日军民带来怎样的伤害,也注定了我特工人员在敌后的行动何等艰难而危险。本书就是作者从日本史料,从“敌人的眼睛”里,发现和记述的中国抗日特工鲜为人知的史实,以生动的细节展现了抗战时期历史12.1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本书对古代与现代有关“听”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和阐释。古代部分以文献为基础,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听”的思想和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实听”、“虚听”两个核心概念,论述了中国听觉文化、“听”的哲学、音乐理性等,揭示了中国“听”传统的内涵。现代部分探究了民间的“听”、道人的“听”、专家的“听”三个方面,提出了现代人的听觉文化建设问题,“听”之道的回归问题。中国史16万字
- 会员清季新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州县制度变革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涉及的面很宽,其中不仅包括19世纪后半期以来州县制度的嬗变轨迹,还有新制度的建构。长期以来,清季州县制度变革普遍不被看好,常常语焉不详,或认为州县改革只停留在纸面上,继而产生改革只有直隶等少数地方推行的误识。本书作者厚积薄发,广泛搜寻官方报告、地方志、报刊资料、时人记述,对清季州县政治、经济、司法、教育诸层面的改革进行了重新考察,试图从“人中国史34.1万字
- 会员本书对汉武帝晚年政治发生重大转向的史学定论,提出质疑。从史源学研究和新史学的思路出发,论述司马光所撰《资治通鉴》对汉武帝晚年政治形象的塑造,指出其所依据的史料《汉武故事》等存在严重问题,认为汉武帝晚年并没有司马光所期望的政治路线转变,指出《通鉴》不能作为研治秦汉史的一般史料使用。本书是一个案式的史学研究,提示研究者和普通读者史料的准确性是历史著作立论的基础。中国史6.4万字
- 会员汉唐时代,关中地区作为首都所在地是当时社会发展程度最高的地区,汉唐关中地区自然灾害对国家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政府的灾害应对策略更是攸关兴亡。本书以汉唐关中地区自然灾害的政府应对策略为研究对象,从汉唐时期关中自然灾害概况、汉唐政府对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自然灾害与政府应对策略之间的互动关系、汉唐荒政的发展等角度展开论述,不但对于我们深刻理解汉唐历史具有启发价值,而且对于今天的防灾、救灾工作具有借中国史15万字